2020-06-15
文、图/Jack
协力/深圳CDM WORKS
如果说先前曾报导的RX-7 FX-3S不够原味的话,那幺今天这辆RX-7 FD-3S绝对称职,堪称目前中国大陆境内完整度最高白色RX-7 FD-3S,几乎没有任何一辆车可超越!它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令人感受到90年代日系性能车那种叱咤风云的霸气!虽然这台车经过了一些改装,但作为已经停产多时且稀有程度颇高的RX-7来说,必将成为车迷们走近RX-7 FD的教科书。GT大尾翼的加入令车尾造型更添霸气,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在随时警告着后方的车辆。
纯粹精神风靡全球
最大看点转子引擎
从1978的第一代RX-7开始,Mazda就一直为能够打造一台与众不同的跑车而努力着,当年德国人正为了自己所发明的转子引擎苦恼同时,Mazda则慷慨解囊,从德国人手中拿到了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引擎技术,并随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升级,第一代转子引擎便应用在了Mazda第一款双门跑车Cosmo,这台车搭载了全世界第一台双转子引擎,单颗转子的容积为491c.c.,在两颗转子容积相加不到1000c.c.的情况下,便能够放出110匹的最大马力,这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车身侧面的腰线优雅而又平稳,只有0.36的风阻係数足以表明这台RX-7 FD是一台相当纯正的跑车。
在随后的1978年里,搭载改良后的双转子引擎第一代RX-7 SA22C问世,外观造型上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跑车样式,但那时竞争对手的往复式活塞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马力更大,扭力更强,因此在1985年的时候,Mazda迅速推出了第二代RX-7跑车,代号FC-3S,也正是「头文字D」动漫中高富帅高桥凉介的座驾,这一代车型所搭载的RE13BT引擎经过涡轮增压器的辅助,马力上看至215匹,只要稍加改装便可以轻鬆突破日本「君子协定」280匹的马力上限。不过由于当时的汽车外观设计逐渐趋向于流线型,因此性能优越但外观较为落伍的FC-3S也难逃停产的噩运,直到1991年,代号FD-3S的全新一代RX-7推向市场,更是造成市场的轰动,引擎虽然依旧使用RE13BT,但是经过了再次改良后,马力已经从215匹提升至255匹,而且这一代RX-7拥有非常漂亮的车身外观以及很低的风阻係数,圆润舒展的车身线条堪称当年日系四大跑车中最为优美的代表之一,相对于NSX的欧洲化设计、GT-R的硬朗以及Supra的狂野来说,RX-7显得非常平易近人且优美动人。ADVAN TC-III轮圈採用了深凹五幅式的设计,在符合目前流行趋势的同时保留了那份难得的竞技范儿!
原味外观简单修饰
魅力依旧令人神往
对于一台用来收藏的RX-7来说,外观上的修饰其实是最没有必要进行的改装项目之一,不过车主似乎并没有特别看重这一点,毕竟资深的改装爱好者怎幺能够让自己的这样一台藏品看上去索然无味呢?一些简单见效的改装还是要果断进行的,从外观上来看这一台后期版本的RX-7 FD,前保桿上已经加入了全新设计的单独转向灯和雾灯,这是前期版和后期版最为显着的外观变化,当然了跳灯在外观元素中还是佔有了很大的加分比例,毕竟90年代这个设计几乎是风靡全球的。
外观上的小改动几乎都是属于「加装」的範畴之内,相信任何大刀阔斧的改装都会对原车钣件造成无法还原的损伤,因此车主对此还真的是相当谨慎,前叶子板上的导风口来自于Autoexe的碳纤维产品,同样低调的侧裙以及后保桿两侧下方的扰流部件都是出自Autoexe。全车最大的亮点还是车尾箱上的GT大尾翼,原厂十分低调的尾翼看来是相当不符合车主的审美,因此将它拿掉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为了配合已经进行了小幅改动的外观,原本低调的尾灯也一併换上了LED款,算是和后期款车头已经GT大尾翼做了简单的前后呼应。这个大号GT尾翼来自CUSCO出品的碳纤维製品,尾翼板可做多角度调整,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原本造型内敛的组合式尾灯组换上了时下流行的LED样式,为车尾更添亮点。
独立的转向灯和雾灯表明了这一台后期版本的FD,而下方的前唇也是这个版本最吸引人的地方。
来自Autoexe出品的碳纤维叶子板导风口以及侧裙。
令人感到相当热血的驾驶舱,那个年代的设计就是这样,即便没有更多的红色缝线、碳纤维饰板,也能够营造出令人嚮往的意境,这是目前所有新款车所没有的。
改装清单:
APEXi 涡轮延迟器
APEXi 排气尾段
Autoexe 叶子板导风口
Autoexe 侧裙
Autoexe 后扰流
Autoexe 排挡头
Defi 外挂仪錶组
CUSCO 3D碳纤维尾翼
ADVAN TC-III 18吋轮圈
F:YOKOHAMA 225/35 R18轮胎
R:佳通GT-Drift 255/35 R18轮胎
BC 高低软硬可调避震器
Brembo F50煞车套件
LED尾灯组
上一篇:东瀛直击 Sony Xperia X 系列手机之诞生!设计、屏幕之转生
下一篇:东瀛色泽 ‧ 抢先观看 Carhartt WIP 2016